当前位置: 首页 > 司法实务 > 审判研讨
“24万6千字”,数读“6.28”案
  发布时间:2020-07-03 15:58:46 打印 字号: | |

      “6.28”案件一审落下帷幕,案件高质高效审结的背后,有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故事。下面我们通过一组组数据,走进“6.28”案件审理背后。

       “8个工作组”4月29日案件受理后,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案件审理工作,成立了由院党组书记、院长担任总指挥的“6.28”案件指挥部,指挥部下设案件审理、司法警务、“打财断血”等8个专项工作组,制定8项专项工作预案,由各个分管副院长担任组长下沉工作一线开展工作。庭审及宣判期间全院累计投入参战干警1000余人次,全力保障案件审理有序推进。

       “ 10名干警”作为“6.28”案件核心团队,案件审理组的工作贯穿整个案件审理阶段。“6.28”案件审理组共有干警10人,其中合议庭法官3人,法官助理3人,书记员及综合内勤4人。这支团队平均年龄仅有36岁,是一支业务能力过硬、工作作风扎实、敢于啃“硬骨头”的年轻化刑事审判队伍。这支队伍里有坚持“轻伤不下火线”带病开庭的“审判长姥爷”,有儿子即将踏上考场却不能照顾备考的“高考妈妈”,有宝宝刚满周岁的却久未相见的“法官奶爸”,有孩子尚小但不能每日陪伴的“加班妈妈”,他们克服了来自家庭、工作的重重困难,毅然投入了扫黑除恶这个场没有硝烟的战场。


       “61个昼夜”54名被告人、41起犯罪事实、18项指控罪名,“6.28”案件作为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建院以来受理的规模最大的刑事案件,审理组全体干警开启“5+2”、“白+黑”工作模式,放弃全部节假日,以岗位为家,平均每人每日工作11小时以上,连续奋战61天,共制作了53万字阅卷笔录、审理报告。创新使用项目管理和图表指引的工作方式,全面提升案件审理质效。严把案件事实关、证据关、法律适用关,确保“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,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”。仅用时61天就高质、高效审结案件,创下了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案件审理的多项纪录。

       “60小时庭审”坚持以庭审为中心的审判工作模式,全面保障庭审实质化进行,充分发挥庭前会议作用。通过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,优化举证质证方式、提升法庭辩论效率,原计划10天的庭审,仅用时6天就完成。历时6天60多个小时的庭审中,共制作庭前会议笔录8万余字,庭审笔录74万字,全面、客观、真实地记录庭审控辩双方举证质证、法庭辩论内容。

        “24万6千字”结合在案证据和庭审情况,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和罪刑法定原则,合议庭审慎认定,反复推敲,确保各被告人罪、责、刑相适应。结合经庭审举证质证,并采纳的相关证据,案件审理组完成了415页共24万6千字的判决书,装订厚度超过一枚1元硬币直径。

      “6.28”案件的庄严宣判彰显了乌海法院打击黑恶犯罪的坚定决心、展示了对黑恶犯罪“零容忍”的态度、诠释了乌海法院司法为民的忠诚与担当。




 
责任编辑:乌海中院